初唐四杰的杰?

资讯 0 0

一、初唐四杰的杰?

初唐四杰是中国唐朝初年文学家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的合称,简称“王杨卢骆”。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,在内容、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,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,并勇于改革齐梁浮艳的诗风。其代表作有《滕王阁序》《从军行》《长安古意》《讨武氏檄》。

二、初唐四杰文学常识

初唐四杰文学常识

初唐四杰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四位杰出文人,他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唐代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本文将介绍初唐四杰的背景、代表作品以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。

1. 王勃

王勃(649年-676年),字子安,是初唐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。他出身于官僚家庭,早年经历风云变幻,曾遭逢贫困和流亡之苦。然而,这些经历并没有阻碍他的文学创作。

王勃的代表作品之一是《滕王阁序》,这是一篇写给好友廖凝的序文。这篇序言以其雄浑有力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著称,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。

王勃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,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
2. 杨炯

杨炯(607年-683年),字敬之,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。他早年在宫廷中做官,后来因为个人原因离开官场,专心从事文学创作。

杨炯的代表作之一是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。这首诗以其豪迈激昂的气势和深刻的感慨而闻名。它描绘了江水的奔流不息,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。

杨炯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批判精神,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3. 卢照邻

卢照邻(646年-684年),字景叔,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。他后来成为了高官,但因为一次政治事件而被贬谪。贬谪之后,他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文学创作。

卢照邻的代表作之一是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》。这两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凉爽,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它们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。

卢照邻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,对后来文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
4. 骆宾王

骆宾王(596年-658年),字明远,是初唐时期的一位知名文学家。他出身于书香门第,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,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是《咏蝉》,这首诗描写了蝉的生命和鸣叫之美。它以其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抒情语言而被广泛传诵。

骆宾王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感,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
初唐四杰的影响

初唐四杰的成就无疑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,而且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被广泛借鉴和模仿。

初唐四杰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对人生、自然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慨。他们以优美的语言和卓越的艺术才华,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之中。

而这种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文学风格,成为了后来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特点之一。后世文学家在创作中无不受到他们的影响,不断探索和发展着自己的文学风格。

此外,初唐四杰的作品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。他们通过文学的形式,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。

他们的作品将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融入其中,呈现出了独特的社会批判精神。这种批判精神在后来文学的发展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。

总的来说,初唐四杰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传世之作。他们的才华和影响力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文学风貌,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三、剑网3初唐四杰哪四个人?

初唐四杰是李白、杜甫、王之涣、白居易。 因为李白、杜甫、王之涣、白居易是唐朝初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四个诗人之一,他们的诗作在当时就备受推崇,被后人誉为“初唐四杰”。其中,李白的诗作豪放磅礴,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;杜甫的诗歌含较多的现实主义成分,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;王之涣则注重格律和音韵,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明丽,寓意深刻;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,感情真挚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唐代具有重要的地位,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他们的作品数量众多、内容丰富、风格各异,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四、初唐四杰指的是?

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,文学家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的合称。

他们都是初唐有才华的诗文作家,四人在青少年时就获得“四杰”的美誉。他们同样是官小名大,年少才高的诗人,上承梁陈,下启沈宋,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,便是从他们才开始定型。初唐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,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,并发展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。其中,《滕王阁序》、《从军行》、《长安古意》、《帝京篇》、《在狱咏蝉》等都是他们各自的代表作。

五、初唐四杰指谁?

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,文学家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的合称,简称“王杨卢骆”。

唐宋八大家,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,是中国唐代韩愈,柳宗元和宋代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、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。其中韩愈、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,欧阳修、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,王安石、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。韩愈是“古文运动”的倡导者,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,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。

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和蔡襄的合称。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,而且成就最高,故称“宋四家”。

拓展资料

部分历史人物简介

王勃(约650年—约676年),字子安,汉族,唐代文学家。古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出身儒学世家,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并称为“王杨卢骆”、“初唐四杰”。

王勃自幼聪敏好学,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他六岁即能写文章,文笔流畅,被赞为“神童”。九岁时,读颜师古注《汉书》,作《指瑕》十卷以纠正其错。十六岁时,应幽素科试及第,授职朝散郎。因做《斗鸡檄》被赶出沛王府。之后,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,创作了大量诗文。返回长安后,求补得虢州参军。

在参军任上,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;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
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。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 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黄庭坚(1045年8月9日—1105年5月24日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

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北京大学教授、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:“黄庭坚引鹤铭入草,雄强逸荡,境界一新”。

六、初唐四杰特点?

“初唐四杰”指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,他们官小而才大、名高而位卑,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,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。

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,提倡刚健骨气,被称为“初唐四杰”。

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、绮错婉媚,提倡刚健骨气,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。

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有所不同,其中,卢照邻、骆宾王长于歌行,王勃、杨炯长于律涛。“四杰”作诗,重视抒发一己情怀,作不平之鸣。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,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。

七、初唐四杰字号?

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,文学家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的合称,简称为“王杨卢骆”。

王勃(650--676)字子安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

杨炯(650--693?)华阴(今陕西华阴)人。

卢照邻(约636--695后)字升之,号幽忧子。幽州范阳(今河北涿州)人

骆宾王(约626--684)婺州义乌(今浙江义乌)人。

四杰齐名,原并非指其诗文,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。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。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有“王杨卢骆当时体”句,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;但也有认为指文,如清代宗廷辅《古今论诗绝句》谓“此首论四六”;或认为兼指诗文,如刘克庄《后村诗话·续集》论此首时,举赋、檄、诗等为例。

四杰名次,亦记载不一。宋之问《祭杜学士审言文》说,唐开国后“复有王杨卢骆”,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,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。张说《赠太尉裴公神道碑》称:“在选曹,见骆宾王、卢照邻、王勃、杨炯”,则以骆为首。杜甫诗句“王杨卢骆当时体”,一本作“杨王卢骆”;《旧唐书·裴行俭传》亦以杨王卢骆为序。

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,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。王勃明确反对当时“上官体”,“思革其弊”,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(杨炯《王勃集序》)。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,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、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,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。卢、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,气势稍壮;王、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,音调铿锵。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。陆时雍《诗镜总论》说“王勃高华,杨炯雄厚,照邻清藻,宾王坦易,子安其最杰乎?调入初唐,时带六朝锦色。”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。

八、初唐四杰之?

骆宾王(626年?—687年?),字观光,婺州义乌(今属浙江)人。唐代大臣、诗人、儒客大家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

骆宾王出身寒微,少有才名。永徽年间,成为道王李元庆文学、武功主簿,迁长安主簿。仪凤三年(678年),担任侍御史,因事下狱,遇赦而出。调露二年(680年),出任临海县丞,坐事免官。光宅元年(684年),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,撰写《讨武曌檄》。徐敬业败亡后,骆宾王结局不明,或说被乱军所杀,或说遁入空门。

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,格律谨严。长篇如《帝京篇》,五七言参差转换,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;小诗如《于易水送人》,二十字中,悲凉慷慨,余情不绝,有《骆宾王文集》传世。

王勃(650年—676年),字子安,绛州龙门县(今山西省河津市)人。唐朝文学家,文中子王通之孙,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共称“初唐四杰”。

王勃聪敏好学,六岁能文,下笔流畅,被赞为“神童”。九岁时,读秘书监颜师古《汉书注》,作《指瑕》十卷,以纠正其错。十六岁时,幽素科试及第,授朝散郎、沛王(李贤)府文学。写作《斗鸡檄》,坐罪免官。游览巴蜀山川景物,创作大量诗文。返回长安后,授虢州参军,私杀官奴,二次被贬。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,年二十七岁。

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,著有《王子安集》等。

杨炯(650年-693年[1]),字令明,华州华阴(今陕西华阴市)人。唐朝大臣、文学家,常山郡公杨初曾孙,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并称“初唐四杰”。

聪敏博学,文采出众。显庆四年(659年),进士及第,授弘文馆待制。上元三年(676年),参加制举,补为校书郎。永淳元年(682年),擢为太子(李显)詹事司直。垂拱二年(686年),贬为梓州司法参军。如意元年(692年),迁盈川县令。如意二年(693年),卒于任上。

文学才华出众,善写散文,尤擅诗歌。现存诗30余首,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“宫体诗风”为特色,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,明代童佩辑有《杨盈川集》十卷。

卢照邻(?—?),字升之,号幽忧子,幽州范阳(今河北涿州)人,唐朝诗人。

出身范阳卢氏北祖。博学能文,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,迁益州新都县尉。离职后逗留蜀中,放旷诗酒。后因身染风疾,痛苦不堪,自沉颍水而死。

与王勃、杨炯、骆宾王并称为“初唐四杰”,工诗歌骈文,诗以歌行体为最佳。著有《卢照邻集》《幽忧子》。

九、初唐四杰集?

《初唐四杰集》是清代项家达编著的诗文总集。

内容简介

录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工等初唐四子诗文集,共三十七卷,计《王子安集》十六卷、《杨盈川集》十卷、《卢异之集》七卷、《骆丞集》四卷。其中王、卢二集以明张燮编《初唐四子集》本为基础,杨集以明童飘辑本为基础,骆集以《四库全书》本为基础,均参校各本,重加整理。

十、初唐四杰总结?

“初唐四杰”,指唐高宗、武后时期的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和骆宾王,尽管四人创作个性不同,所长各异,但皆官小才大,名高位卑。其诗风明显反对纤巧绮靡,提倡刚健骨气。

王勃

1.简介:王勃(649-676),字子安,汉族,唐代文学家。古绛州龙门(今山西省河津市)人。初唐四杰之首,是王绩侄孙,少年聪慧,27岁时在渡海省亲时溺水而亡,年仅27岁。

2.代表作:

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

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
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!

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“终篇不着景物,而兴象宛然,气骨苍然”。

《滕王阁序》中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描述了滕王阁的雄伟。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,与湖北黄鹤楼、湖南岳阳楼、山西鹳雀楼并称为古代中国四大名楼。

杨炯

1.简介:杨炯(650—693),华州华阴(今陕西华阴市)人,自幼聪明好学,博涉经传,尤爱学诗词,自称“耻在王(勃)后,愧在卢(照邻)前”。

2.代表作:《从军行》

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。

雪暗凋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

此诗借用乐府旧题“从军行”,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、参加战斗的全过程。前两句写边报传来,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;第三四句描写了军队辞京后的出战;第五六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激烈的战斗场面;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。全诗虽仅四十字,但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,又渲染了环境气氛,笔力极其雄劲,同时对仗工整,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。

卢照邻

1.简介;卢照邻,字升之,号幽忧子。久困长安市井,晚年又身患残疾,自沉颍水。心比天高,却有时无命。诗歌多为行旅、游览、应酬之作,特点是长于铺叙发挥。

2.代表作:《长安古意》,诗中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”被后人誉为经典。诗人用传统题材写自身的感受,以铺陈的笔法,描绘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,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;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的情况,深寓讽喻之旨;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,也揭示了世事无常、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。

骆宾王

1.简介:骆宾王(约619年—约687年),字观光,婺州义乌(今浙江义乌市)人。唐代著名诗人。七岁能赋诗,作《咏鹅》,才气纵横,一身傲骨,却长久不得升迁,又遭幽絷,诗词中常表现出其内心的激愤不平。

2.代表作:《帝京篇》、《畴昔篇》。其中《帝京篇》“虽极浮靡,亦有微瑕,而缀锦贯珠,滔滔洪远”(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),在当时被称为“绝唱”。